水库论坛欧神文集官网 - 欧成效yevon_ou

搜索

为什么机会来临时,你总是不知不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0 16: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库论坛

水库论坛

为什么机会来临时,你总是不知不觉?





谈谈显著性


1/4
数字的欺骗

世界上有一些数字,天生就是设计成欺骗普通人的,比如地震级数。

七级地震是六级地震的几倍?以前看过百科,记住了一个10倍,今天写这篇文章时查了一下,约30倍。所以汶川地震把震级从7.8调高到8级,强度差得不是一点点,而是整整两倍。

如果说,地震的级数是设计出来时就不打算让普通人理解的话,还有一些数字的迷惑性就是人天生的思维误区。

如果你不是一个股民,指数2%的上涨跟1%的上涨的差别,可能就是两倍的关系。

但如果你做股票投资,你就应该都知道2%的中阳线出现的概率,要远远低于1%的小阳线,因此其引发关注的程度远远高于1%。《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将其称为“显著性”,即一件事的信号意义。

“显著性”是指数级增长的,指数涨2%的“显著性”是涨1%的4倍,而不是2倍,涨5%是32倍,7%的阳线是128倍。

很多事后被发现是“显著性”事件的,在发生时只是稍微有些异常,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第一批记录和传播者,都不会意识到,它们将演变成影响巨大的事件。

“显著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还是以股市这个比较容易量化的市场为例。



2/4
“显著性”的第一个条件:连锁反应

大部分非职业投资者平时并不关注股票,无非是涨涨跌跌,通常是买入后观察几天,后来就忙别的去了——生活中有远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不过在股市大涨或大跌的新闻之后,这些人确实会打开手机看一眼。所以一根3%以上的阳线,或连续几天的上涨,就有可能触发他们的关注,而这代表了比平时高8倍的关注。

大部分人买股票的心态都是一开始小小的去尝试,赚了钱之后,再投入更多的钱。

赚钱效应驱使他们从支付宝、银行卡上转入到股票账户上更多的钱,这些新进入的资金使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终于拉出了一个5%以上的大阳线,而成交量也创出天量。

这个消息迅速从财经频道到了头条热搜,此时,显著性放大到32倍,引发更多人的关注,终于波及到另一群规模更大的人群——他们从未接触过股票,只是最近有些闲钱刚好到期,觉得银行理财收益太低了,但你让他买股票,他还是不敢的。

正常情况下,这类人的生活跟股市没有交集,但连续一根大阳线之后就不同了。刚好支付宝直播推荐某某新发行的股票基金,想想邻居王二傻买基金居然赚钱了,还开了新车得瑟,他们忍不住点了进去。只见画面里是顶着名校名企光环的基金经理,背板上是好到把天下钱都赚回来了的业绩,还有一旁口若悬河的女主播,终于让他们动了心。

一周后,这几支承载着几十万新基民的基金,带着几十亿的新钱进入市场,把这位基金经理手上持有的股票,全部再买一遍,于是,指数再次大涨,基金净值也如火箭般窜升。

这就是股谚说的: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

“显著性”的发生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出现概率低,更是因为它的出现,促使某些人产生行动,这些人的行动又让这个信号进一步放大,让更大范围的人接受到信号,再采取行动,引发连锁反应。

显著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焦点新闻事件引发的模仿行为。

韩国有一座麻浦大桥,刚建成就有一些人选择在此自杀了结一生,这些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更多的人到此自杀,这是“显著性”引发的第一波扩散。

大桥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媒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为了劝阻自杀者,他们在桥上写了很多励志短语,并且很有创意地使用了互动装置,一下子被媒体当成是正能量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并称之为“生命之桥”。

结果事与愿违,自杀者的数量猛增6倍,这是“显著性”的第二波扩散。



之前媒体被要求不要重点报道“校园凶杀案”,正是因为此类报道由于广泛受关注,产生“显著性”效应,很容易引起模仿和扩散。

当然,产生“显著性”,并不仅仅需要连锁反应,还需要另一个条件。



3/4
“显著性”的第二个条件:敏感人群基数

以前美国人很少炒股票,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占比仅为10%。可今年以来,美国韭菜们的炒股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根据最近的统计,交易量占比已经从10%上升到20%。(当然,还是不及我大A股个人投资者80%交易量的比例)。

原因跟今年上涨的“显著性”有关,美股在3月份暴跌之后,就一路上涨,近期屡创新高,而且今年上涨的斜率比较以往都高,在感染确诊人群冠绝全球,失业人群大幅飙升的背景下,格外扎眼。

不过,美股这种力度的下跌与反弹,在2008~2009年的上一轮危机中也出现过,为什么当时没有触发散户的入市热情呢?

这就是引发“显著性效应”的第二个条件:敏感人群基数。

以前美国人不炒股,因为美国的投资渠道高度发达,不同收益与风险组合的投资产品都有,个人炒股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并不划算。

而今年炒股的人并不是主流的投资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他们:有钱有闲。

美国爆发疫情之后,美国政府直接把钱发给个人,而不是像中国政府以贷款的形式给企业,导致民众手上突然多了几千美金。可钱有了,消费场所却没了,人也出不去,自然有一部分闲在家里,开始炒股——跟我国春节假期延期导致的2月下旬的那波上涨非常相似。

此外,也有大量员工在家办公,导致工作自由度大大增加的原因。美国人平时上班不太“摸鱼”,自然不会去炒股。现在在家里,边敲程序代码,边敲股票代码,谁也管不着。

美股的“显著性”也体现在今年涨得最好的都是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巨头公司:苹果、谷歌、亚马逊、特斯拉,个人投资者更容易选股。



我在油管上看到美国股评家教美国韭菜炒股的节目里说:“大盘一旦跌下来,你把手里的其他股票都卖了,买苹果,买特斯拉,买亚马逊,跌下去还会再创新高。”

散户的特点就是追涨杀跌,美国人也不例外,结果是上涨比以往更凶猛,吸引了更多散户,导致显著性发生了扩散。



4/4
“显著性”的衰减

“显著性”也不是无边际地扩散下去,也会出现效应的边际衰减。而且“显著性”越明显,其衰减时的速度也越快。

第一个原因是传播效应的衰减。事情的“显著性”跟稀有程度有关,股市突破大涨当然是新闻,天天涨就没有什么传播价值了。

第二个原因是受众衰减。任何话题都有易感人群和完全不敏感人群,大部分易感人群和一部分中性人群都接受到信息后,剩下的“不敏感人群”就算是同事天天在耳朵边讨论,也是无感的。

第三个原因是社交新鲜感的丧失。现在的话题传播越来越依赖社交传播,社交传播的心态是“我告诉你一件你不知道的新鲜事”,当传播者意识到大部分人都知道此事后,就不再有传播的欲望。

最终,大部分事件出现“显著性”特征后,只会加快其原有的运作节奏,而不会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股市如果缺乏上涨的动力,只会出现脉冲性暴涨暴跌的行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美国韭菜们最终还是会带着亏损回到原先的生活轨道;

而新闻热点事件,如果只有话题性,没有符合社会内在发展的因素,也几乎不会对我们的时代留下任何价值。

唯有那些刚好处于社会发展临界点的“显著性”事件,才会发生改变,比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今天的人可能无法想象到了外地只有身份证没有暂住证就会被关进收容所毒打的时代,而这个进步正是得益于当年媒体对“孙志刚之死”不依不饶地追究,使之拥有全国性的“显著性”。

那些改变整个社会或你的生活的事件,起初只是让你略感意外,然后才发生“显著性”变化,而你到底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亦或是不知不觉,就在这短短的时间窗口。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 备注“水库论坛

水库论坛

水库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微信扫一扫,水库论坛微信群等着你,备注“水库论坛”。

手机版|Archiver|水库论坛欧神文集官网 ( 沪ICP备18000679号-1 )

GMT+8, 2024-3-30 00:00 , Processed in 0.102250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